2023年12月,中央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青海省发现,部分退化草原修复项目方案制定不科学,验收评估放松要求,后期管护不到位,生态修复效果大打折扣。
一、基本情况
青海省天然草原面积大,生态系统脆弱。特别是高寒草甸严重退化后形成的黑土滩,治理难度大,对草原生态系统构成严重威胁。做好退化草原的生态修复,加强黑土滩治理,是改善天然草原质量、构建健康草原生态系统的重要措施。
二、主要问题
一是一些修复项目方案制定不科学。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明确要求,科学推进退化草原生态修复工作,实施黑土滩等退化草原综合治理。青海省制定的《188体育加强青海省草原保护修复的若干措施》提出,加大草原修复治理力度,加快退化草原植被和土壤恢复。督察发现,青海省部分退化草原修复项目方案在制定之初就存在明显缺陷。果洛州久治县2021年编制的退化草原修复项目,草原改良地块中包含了位于索乎日麻乡的2.6万亩石质山峰。现场检查时看到,这些山峰既没有土壤覆盖也没有植被生长,不应作为退化草原进行修复。果洛州林草局没有严格把关,即同意项目实施。其后,县林草局又违规对项目进行重大调整。海北州门源县2023年编制的退化草原补播项目,与人工饲草基地重叠653亩;祁连县2022年编制的草原改良项目扎沙村地块,也与人工饲草基地重叠237亩。
图1 2023年12月6日,督察组现场督察发现,久治县2021年退化草原修复项目草原改良地块中包含了位于索乎日麻乡的2.6万亩石质山峰
图2 2023年12月16日,督察组现场督察发现,祁连县2022年编制的草原改良项目扎沙村地块中包含237亩饲草基地
二是一些修复项目验收降低标准。根据青海省《草原生态修复工程效益监测及评估规范》,退化草原生态修复项目在验收时,应当科学、足量设置监测点位,在实施当年和第二年分别对项目区出苗率、草原盖度、鲜草产量等指标进行测定,科学评价项目区修复效果。督察组抽查发现,海南州2022年以来实施的12个退化草原生态修复项目,包含347个项目地块,按照要求应该设置1000多个点位,县级自查验收时只设置了144个,无法有效评估修复效果。海南州贵南县2022年实施的3个地块1万亩黑土滩修复项目,当年县级自查验收时,仅在2个地块中设置了4个点位;2023年3月,省州对该项目联合验收时,仅进行简单查看就通过验收。果洛州玛沁县2022年实施的退化草原修复项目中,不论县级自查验收还是省州联合验收,都没有对次年草原盖度、鲜草产量指标等进行核验,项目验收就顺利通过。现场检查时看到,两个项目区内均存在大量裸露地块,未达到设计的修复要求。
图3 2023年12月10日,督察组现场督察发现,贵南县2022年实施的黑土滩修复项目内存在大量裸露地块
图4 2023年12月5日,督察组现场督察发现,玛沁县2022年实施的退化草原修复项目内存在大量裸露地块
三是一些修复项目后期管护不到位。按照退化草原修复的管护要求,修复项目实施两年内,应严格落实封闭管理措施。督察发现,一些地方以管不住、不好管为由,对项目后期管护明显不重视、不作为,草原修复成果维持不到两年又回归旧状。在黄南州河南县2023年刚刚实施的黑土滩修复项目区,有的地块植被已被破坏殆尽,只残留部分草根。在果洛州久治县2023年刚刚实施的州本级黑土坡修复项目地块,种植的早熟禾、披碱草、中华羊茅等牧草已不见踪影,项目区内只有大片裸露的地面。
图5 2023年12月5日,督察组现场督察发现,久治县2023年刚刚实施的州本级黑土坡修复项目地块内牧草已不见踪影
三、原因分析
青海省有关部门和地方对生态文明建设认识不到位,落实退化草原生态修复要求不严不实,项目制定、验收和后期管护存在突出问题,对草原生态保护造成不利影响。
督察组将进一步调查核实有关情况,并按要求做好后续督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