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体育

图片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让百姓用得起太阳能
发布时间:2014-02-07 来源:人民日报

????作为低碳、无污染、可持续的清洁能源,太阳能向来被视为替代化石能源的首选,但却一直被“贵”卡住了脖子: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广大消费者望而却步。

????2009年3月,在我国第一次由国家组织的太阳能并网发电的大型招标活动——敦煌10兆瓦太阳能电站开标会上,英利集团联合国投电力报出的价格震惊全场——0.69元/千瓦时,被同行斥为“行业规则破坏者”。谈及此事,英利集团董事长苗连生说:“我们不是破坏行规,而是想传递两个信号:第一,告诉全社会,太阳能不是高不可攀的贵族,而是老百姓能用得起的低碳绿色能源;第二,告诉同行,只有通过技术创新才能实现成本控制,让太阳能走进千家万户。”

????█搭建四大国家级创新平台

????高端创新催生竞争力,“熊猫”的光电转换率由最初的18%提高到现在的21%

????光伏是我国为数不多的与国际同时起步的产业之一,苗连生深知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之难、之苦,决心通过自主创新,站上技术高峰。

????在光伏行业寒流不断、同行纷纷转营他业的大背景下,英利反其道而行之,投入巨资筹建两大国家级实验室——光伏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能源光伏技术重点实验室与两大国家级中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逐步构建起“2+2”四大国家级创新平台;同时,在全球范围内招揽科技精英,研发高光电转化率的N型单晶硅电池“熊猫”。

????参与研发的英利集团技术中心总经理李高非,至今记得2009年8月8日深夜的那次实验:“所有的办法都试过了,该排除的问题都排除了,但结果还是不理想。这时不知谁说了一句:是不是切片没洗干净?于是大家立即多洗了几遍,结果光电转换率达到了预期的18%!”

????3个月后,英利成功生产出“熊猫”高效N型电池;一年后,电池量产,转换率达18.5%。目前,“熊猫”电池的效率达到21%,平均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成本也随之下降七个百分点——这样的速率,全球独此一家。

????在英利保定总部,记者看到,两大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的深蓝色幕墙,就是由“熊猫”全玻高效光伏组件组装而成,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依托两大国家级研发平台,英利得以专注于光伏产业高、精、尖核心关键技术研发,所获成果备受同仁瞩目——

????继“熊猫”之后,“藏羚羊”类单晶硅制备的核心关键技术获重大突破,申请了5项国家专利;

????全球首个研发出5千瓦时储能飞轮,并在光伏电站成功应用;

????多功能数字电流表,抗干扰性强,精度高达0.1%,可为分布式光伏发电用户精准计量……

????“我们把实验室建在车间里,研发就在生产线上进行。”英利集团首席技术官宋登元博士告诉记者:“从技术高管到团队的年轻人,全都在生产现场办公搞科研。这样,产品研发中就省去了‘小试 、中试、试产’等环节,技术成果可以最快地转换成生产能力。”

????据统计,截至目前英利累计申请专利1459项,主持和参与编写国家及行业标准20项,承担国家“863计划”、“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国际科技合作等8项。

????自2009年至今,英利在高端研发上的投入已超过10亿元。“当初我们在研发上砸钱,许多同行认为是‘找死’”。苗连生笑了,“实践证明,只有不间断的技术创新,才能带来不间断的成本下降。如今我们的多晶组件成本已下降至3元/瓦左右,与2012年相比降幅超过30%,全球性价比最高。”

????█激励全员动脑动手

????基层创新一年催生小发明、小革新600多项,年创效益20多亿元

????在英利一公司铸锭车间,有一块彩色的“QC(质量管理)成果个人命名英雄榜”展示板,五花八门的小发明、小革新引人注目:“90后”员工发明的塑料推板,可轻柔稳妥地完成本该由高精密机械手完成的抓起、转向、推动等动作,减少了电池片损伤;“一变三接线盒”创新项目,每年可节约成本2000万元……

????英利流传着一句口号:人人都是发明家。这不是忽悠人的噱头,而是活生生的事实。“技术创新并不是科学家的专利,只要动脑子,一线员工照样可以出新出彩。”苗连生说,“光伏产业是一条环环相扣的产业链,每个环节都有潜力可挖,成本降低的奥秘就在于此。”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从铸锭、切片到电池封装,从搬运、装车到安装维护,所有工序环节都有一线员工进行技术创新、工艺改进的亮点。

????“砂浆在线回收设备离心机为核心部件,但离心机上的轴承使用寿命较短,严重影响了生产。通过增加阻封圈,可有效延长轴承使用寿命,每年可节约资金36万元。”保定英利三公司硅片车间郭月明,凭借丰富的一线经验研制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巧装阻封圈。

????“导轮套调片工装可满足破锭机导轮调片工作,节省厂家安装与开槽的费用(3600元/套),就海南英利目前的11台破锭机而言,每年可节省21.6万元。” 来自海南英利分公司的陈晓东告诉记者,上述革新是他7项成果中创造价值最少的一个。

????类似这样的发明故事,天天在英利上演。为鼓励全员创新,英利集团从2012年开始举办全员创新大赛,每年拿出400万元重奖发明人。2013年,贯穿全产业链的基层创新成果达612项,为企业年创效益20多亿元。

????“别小瞧了一线员工的智慧。”宋登元告诉记者,“前沿、高端创新加上这些小发明、小革新,使英利的创新成果在转化过程中产生了可观的递增效应。凭借上下结合、顶天立地的创新体系,英利才能冲破寒流,光伏组件连续两年全球出货量第一。”

????█技术作先锋,开辟新战场

????挺进下游电站,由光伏电池制造商向能源发电企业转型

????尽管是三九严冬,但无论是在英利的办公室还是车间,记者分明感受到一种热气腾腾的创业激情。

????原来,自去年8月始,英利集团开始了一场名为“挥师发电新战场、决战千亿战略”的大决战:2013—2017年投资千亿元,在国内开发地面电站和分布式电站15—17吉瓦,力争两年后进入国内下游发电前两名,全球除欧美市场,在新兴市场的综合指数进入前十名。

????“从光伏组件提供商转向太阳能发电企业,既迫于国内光伏产能严重过剩、国外市场严重萎缩的外在压力,也是英利圆‘生产老百姓用得起的太阳能’这一梦想的必然选择。”苗连生坦言,“用我们自己生产的光伏组件建太阳能电站,会使发电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英利开辟新战场的先锋,也是技术创新。

????在英利光伏馆,除了光伏应用系统和大型地面电站图片,更有建设电站所需配套器件新产品,如逆变器、支架、汇流带、接线盒等——建设太阳能电站,英利已“技术储备”在先!

????在英利集团分公司嘉盛光电,记者见到了该公司研制的“逐日系统”:双轴跟踪太阳能实时检测太阳光,与太阳保持垂直状态,可使发电量提高30%,适用于分布式电站、地面电站等。

????据介绍,在太阳能污水处理系统、车库式光伏发电独立系统、小组件、独立系统、太阳能房车和可广泛应用于林田灌溉,公园喷泉的太阳能扬水系统等的研发上,嘉盛光电早已搞了好几年。

????在英利各地的分公司,太阳能电站的技术研发也搞得如火如荼:旗下福利企业易通公司在主攻接线盒,应用于各种环境、各种形式与体量的地面和分布式电站系统;北京金码公司研制的前端数据采集装置,可对光伏电站的运行数据进行采集、分析,进而降低运营成本;格林科电公司发明的AC模拟源,用于测试逆变器对电网的适应性,可节约设备购置费用数十万元……

????“凭借多年的技术储备,英利建的光伏电站造价会比目前的低很多。”苗连生透露,“根据估算,我们自建电站每度电的发电成本基本与居民用电齐平。”记者 赵永新